資訊詳情
我國開展尚難利用礦產資源潛力調查
發布時間:
2015-04-02 12:00
來源:
作者:
導讀: 該項目對鐵、銅、鋁、鉛、鋅、錳、鎳、鎢、錫、鉀鹽、金、鉑、銀和復雜共生稀有稀土礦、碳質頁巖型釩礦、北方磷礦共16個礦種的165個尚難利用礦區的情況進行了調查研究。
由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綜合利用研究所實施的“我國尚難利用礦產資源潛力調查研究”,通過對我國重點礦種中的尚難利用(呆滯)礦進行調查,基本查明我國典型“呆滯”礦床的分布、分類,難利用的原因、開發利用技術及轉變為可利用礦的可能性。
該項目對鐵、銅、鋁、鉛、鋅、錳、鎳、鎢、錫、鉀鹽、金、鉑、銀和復雜共生稀有稀土礦、碳質頁巖型釩礦、北方磷礦共16個礦種的165個尚難利用礦區的情況進行了調查研究。在具體調研內容上,主要了解礦區位置、規模、礦床類型、儲量、主要有用礦物、礦區平均品位、礦體埋深、水文地質情況、開發狀況、選冶研究情況、呆置原因等。
該項目將各礦區的基本情況按礦種進行歸類,得出了重要的結論:在所調研的165個呆置礦山中,有126個礦山是由于存在選礦或綜合利用技術問題而無法開發利用的,有26個礦山是由于存在采礦技術問題而呆置的,二者占呆置礦的比例高達92%。由于地方發展規劃或保護水源地等原因而限制開發的礦山有10個,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環保要求的日益提高,這種礦山的開發基本無望。在由于地勘工作結束而呆置的7個礦山中,絕大部分仍需要解決技術問題后才能得到開發。13個已經進入開發籌備階段的礦山可以被認為是可利用資源。由此可見,加強采、選、冶和綜合利用技術創新,是解放我國儲量巨大的呆置資源的關鍵。
據了解,該所開展的“我國尚難利用(呆滯)礦資源潛力調查”,對這些礦產的處理提出了意見與建議,為國家和相關部門對礦產資源供應的管理和規劃提供了決策依據,為礦產資源保障和社會可持續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來源:中國礦業網
礦產資源,潛力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