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詳情
讀懂總書記列的耕地保護“負面清單”
發布時間:
2015-06-02 12:00
來源:
作者:
2015年5月26日,注定要載入中國耕地保護史冊。這一天,由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國土資源部、農業部聯合召開的視頻會,傳達了習近平總書記、李克強總理等中央領導同志對耕地保護工作作出的重要批示精神,就加強耕地保護、改進耕地占補平衡、提升耕地質量和規范農村土地流轉作出了重要部署。筆者以為,要領會中央頂層設計在此時對耕地保護發出最強音的深意,關鍵得讀懂總書記列出的“負面清單”。
其一,“絕不能有閃失”。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耕地是我國最為寶貴的資源。我國人多地少的基本國情,決定了我們必須把關系十幾億人吃飯大事的耕地保護好,絕不能有閃失。
在耕地保護問題上“如有閃失,提頭來見”,一定意義上承載的是人民的意愿。耕地關乎吃飯問題。十幾億中國人不管是吃飽還是吃好都得靠自己,飯碗必須且只能端在自己手里。耕地守不好、建不好、用不好、養不好,是對自己生命乃至后代子孫的不負責任。
“最為寶貴”四個字已經表明,在資源問題上,耕地資源的戰略定位只有“最高級”,沒有“比較級”。因此,我們要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依法依規地做好耕地占補平衡,規范有序推進農村土地流轉,像保護大熊貓一樣保護耕地。大熊貓是國寶,也是瀕危物種,就像耕地危情必須引起充分重視。對于耕地面積和布局不穩、耕地利用不當所引發的耕地退化和不健康產能比重上行,必須果斷解決。
其二,“兩個堅決防止”。堅決防止耕地占補平衡中出現的補充數量不到位、補充質量不到位問題,堅決防止占多補少、占優補劣、占水田補旱地的現象。
補充耕地數量夠不夠,可以說不是難事兒。用郭仁忠院士的話說,這是一個明明白白地擺在光天化日之下的事情,很容易搞清楚、弄準確,面積搞不清楚肯定不是技術問題。而補充耕地質量應該也不是一個問題,用國家標準委領導的話說,有關技術標準多達500多項,國標也有好幾部,質量不到位不是技術問題。如此來看,隨意占用城鎮周邊、交通沿線的優質耕地,補充耕地缺斤短兩、以次充好、以旱頂水的實質,是藐視規劃管控、放任用途管制。“兩個堅決防止”表明中央絕不會再任由此類怪象蔓延。
其三,“不能讓一些人以改革之名行占用耕地之實”。積極穩妥地推進農村土地制度改革試點,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領域,其目的是完善土地制度、加強耕地保護、大力挖掘用地潛力、提高土地利用率、促進經濟發展。這是基本要義,也是根本。但有些地方,就是“善于”搞變通、“勇于”抓過程,把“周轉”搞成“永遠”,把“建新”和“拆舊”并存,更有甚者把解決“永遠”、“拆舊”的問題推給維穩和法院。還有一些地方,把“以改革為名”取得建設用地當成自己的事,而把占補平衡推給別人,占而不補的有之,以交錢代替履行責任義務的亦有之。中央把“以改革之名行占用耕地之實”列入新時期加強耕地保護工作的“負面清單”,是英明決策。
其四,“三個不搞”、“一個防止”和“一個禁止”。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土地流轉和多種形式規模經營,是發展現代農業的必由之路,也是農村改革的基本方向;但要規范有序,防止“非糧化”、禁止“非農化”,不搞大躍進,不搞強迫命令,不搞行政瞎指揮。
毋庸置疑,發展現代農業是全面小康的必由之路,但也是一條比較漫長的轉型之路。在今后相當長時期內,普通農戶仍占大多數,要繼續重視和扶持其發展農業生產。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發展,一要與城鎮化進程和農村勞動力轉移規模相適應,二要與農業科技進步和生產手段改進程度相適應,三要與農業社會化服務水平提高相適應。這一過程,需要工商資本的進入,帶來現代經營理念、組織方式、資本、技術等先進要素,但也要防止一些工商資本下鄉搞非農建設進而影響耕地保護和糧食生產。
(作者系國土資源部土地整治中心研究員)
來源: 中國國土資源報
耕地保護,“負面清單”
上一頁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