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詳情
全國地質資料服務平臺集聚效應顯著
發布時間:
2015-06-09 12:00
來源:
作者:
記者近日從國土資源部礦產資源儲量司了解到,全國地質資料信息集群化服務平臺按照“分布式保管、網絡化服務”的原則,通過技術創新,將分布在全國的地質資料有效整合,取得了顯著的集聚效應。今年第一季度,平臺累計訪問量達15.08萬次,相當于平均每天提供1676次在線服務。
據了解,地質資料信息集群化服務平臺形成了全國統一的地質資料共享服務網絡體系。通過這一平臺,用戶可一站式查詢瀏覽全國各地的地質資料,包括地質資料目錄、公開地質資料圖文數據等。為滿足當前大數據時代對信息集聚和應用的要求,使地質資料服務產生“互聯網+”的乘法效應,國土資源部及各省(區、市)國土資源部門大力推進地質資料信息集群化服務平臺建設。今年第一季度,全國地質資料信息集群化服務平臺共有37.57萬檔資料在線提供目錄服務,與2014年第四季度相比,新增資料近2萬檔,新增電子文件數6萬余件。
與此同時,部省兩級國土資源主管部門及其地質資料館藏機構加強地質資料匯交監管,截至今年3月底,全國地質資料匯交監管平臺共監管礦業權和地質工作項目21.26萬個,到期應匯交的礦業權及地質工作項目4.31萬個,總體匯交率為32.1%,比2014年底提高1.3個百分點。其中,上海、北京地質資料匯交率超過90%,浙江、河南、重慶超過70%。部省國土資源主管部門通過監管平臺,發放限期匯交地質資料通知書72份。
來源: 中國國土資源報
地質資料,服務平臺,集聚效應